虽然加拿大政府曾考虑要取消给“双非婴”国籍,但一直没付诸行动。对一些中国人来说,在加拿大产子,是为了给未来留一个希望。

  

  按加拿大的法律,在加拿大境内出生的孩子,自动拥有加拿大国籍。这政策催生了“生育旅游(Birth Tourism)”,利用这政策的人,来自中国的比例相当高。

  月子中心每月4000加元

  计划在加拿大生孩子的母亲,可能要在这住几个月,据报导,多伦多郊区一家月子中心的收费是,待产期包吃住每月2,000元起,产后包括房租、月子餐每月4,000元(条件好的房间另加800元)。

  麦克林杂志(Maclean's)这周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化名梅乐迪的中国女子,3年前持旅游签证从北京飞达温哥华时,已有4个月身孕。加拿大海关没问她是否怀孕,她自己也没说。

  梅乐迪来加拿大的唯一目的是生孩子,使孩子能自动获得加拿大公民身份。梅乐迪的解释是:“与中国的空气污染相比,加拿大环境良好”;“我的孩子将来的学习和就业会有更多的选择”。

  在温哥华地区的列治文(Richmond),梅乐迪住在一家专门照顾产妇的居所。她的房间有一张单人床和婴儿床,有独立洗手间,每天有洗衣服务,有饭菜送到门口。

  当时整个居所住着4、5个家庭,但还有空位。梅乐迪没在那交朋友,大部分的卧室门都关着门,走廊里很安静。

  对于带着小孩的家庭,居所还提供保姆服务。住客如果有关于分娩、母乳喂养等相关问题,都会得到解答。

  

  自然生产医院收费1万加元

  梅乐迪每晚的住宿费不到30元,住了几个月共计4,000元。国外来的产妇在加拿大医院生产需要自负费用,梅乐迪付了10,000元,这是当时标准的自然产收费。她自己认为,这是非常值得的开销。

  “我当时没有害怕,” 梅乐迪后来说,现在她觉得那段经历挺可怕的,因为没有父母或家人在身边,她当时是第一次生孩子,缺乏相关的知识。

  不过,梅乐迪看起来对那段经历挺满意的。2016年初她再次怀孕后,再一次来温哥华生孩子,这次是和丈夫及第一个孩子一起来。她认为上次经历的产妇服务很专业,她也想给第二个孩子同样的待遇。

  虽然一些中国人认为,花钱花时间来加拿大生孩子值得,但这本身不会使这些父母获得加拿大身份,他们还是要回中国,把孩子养大,等孩子18岁成年后,才可能担保父母移民。有些行家认为这做法不值得,因为这些在加拿大出生的孩子在中国的身份还是个问题。

  麦克林的文章称,梅乐迪在加拿大生了2个孩子后,一家人短期内没有来加拿大的计划。但她还是很高兴,因为能给自己孩子的未来添加了选择机会。

  

  加拿大政策太吸引中国人了

  外国人来加拿大生育旅游时不时会因为人数多,导致被社区及媒体关注,也曾引起过社会争论。加拿大是发达国家中少数几个自动给予在当地出生婴儿国籍的国家,这些孩子有当地的出生证后,就可以申请加拿大护照,所以对外国人颇具吸引力。

  虽然这些加拿大出生的孩子可能还是要在父母的原住国生活,但他们将来不需要和别人竞争移民加拿大,也不用在成功移民后满足很多要求才能成为公民。如果有一天他们选择回加拿大居住,就会享受到不少福利:包括进入加拿大的教育系统和公共医疗保健系统。同样,他们还可以享受他们父母祖国提供福利:例如,在中国,有外国护照的孩子可以进入国际学校,这些学校通常比私立学校更加经济实惠,而且教育水平高。

  麦克林文章引用专家的评论称,中国已经成为加拿大西海岸生育旅游的主要来源国,是因为有钱的中国人感觉危机可能随时出现,加拿大于是成了他们的选择。

  中国人原来的做法,是去香港生孩子,香港政府的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出生的88,000名婴儿中,有一半是大陆孕妇生的。2012年,香港政府开始限制大陆孕妇赴港生子,于是,部分产妇开始赴美国、加拿大生子。

  

  月子中心体现中国养生文化

  专门研究加拿大移民母亲课题的多伦多大学安大略省教育研究所博士生朱女士(Daisy Zhu)表示,出国前往另一个国家出孩子时,母亲有很大的焦虑。绝大多数人不会说当地语言,而是经常感到被排斥在外。“许多加拿大人不想和这些母亲说话,他们只是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看待这些只为拿公民身份而来到这里的中国人,”她说。

  朱女士曾亲身经历过在月子中心生产的日子,这家月子中心位于安大略省士嘉堡(Scarborough, Ont.)。两年前,尽管她已经是永久居民,但仍然是在那里出下了儿子。朱女士来自中国浙江温州,2006年来到加拿大读研究生。月子中心给了她在医院生产过程中所或缺的东西——文化联系。在中国,母亲在分娩后30天要坐月子,坚持严格的餐饮计划。每餐都是用精确的成分制成的,还要遵循一套复杂的系统。例如,一些饭菜放盐,而有些则不放盐。通常情况下,新妈妈的母亲为她们的女儿准备并提供这些膳食。朱女士的父母在她生产时并不在多伦多。所以她每天花100加元住在一个月子中心的板间房里,而每天的食物会送到她的卧室门外。

  学者提醒:种族主义思潮抬头

  “在加拿大,移民政策是强调多元文化,”朱女士说,“但是很多人并不是真的这样做(只是心里想想而已)。”她注意列治文针对中文招牌的请愿,与香港反对内地人来港生子的抗议活动有相似之处。2012年,医院管理人员报告说,通过急诊室到医院分娩的中国大陆妇女增加了一倍。

  列治文与洛杉矶富裕的奇诺山郊区(Chino Hills)也有相似之处。 2012年,奇诺山居民抗议并关闭了在区内的中国产妇月子中心。当地的一个活跃分子把生育旅游称为“产道入侵”(invasion by birth canal)。

  卑诗大学社会学教授里马·威尔克斯(Rima Wilkes)说,种族主义也可能是引致针对月子中心抗议活动的一个因素。“中国人已经在这里呆了很长时间,但是我们却有一系列歧视性的法律来排斥少数族裔。”威尔克斯说,“这就形成了这样想法:真正‘正宗’的加拿大人是白人,而中国人是新人。”她说,这导致了什么是一个“好移民”的判断——以正确的理由、正确的情况下来到这里。

  

  医生两难:救死扶伤VS见死不救

  生育旅游的增加导致了加拿大医院政策的变化,医生面临着一些微妙的伦理问题。

  多伦多的新宁医院(Sunnybrook)现在禁止为没有OHIP保健计划的外国妇女提供高风险治疗和超声波检测。温哥华的移民律师陶先生(Will Tao)发现了列治文医院工作人员的匿名电子邮件,他们在寻求法律咨询,称他们应付日益增加的产妇。

  化名为默里博士(Murray)多伦多家庭医生说,“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提供产科护理,这是我的职责所在。”“直到24个月前,我每隔一段时间才会遇到一个来自外国的产妇,但现在因为有很多(来自国外的女性)出现,医院制订了一个政策。”

  “曾经有一个女人出现在门口,或通过其他病人转介。病人说她的姐姐或朋友怀孕并需要照顾是非常常见的,不过,她们却是来自另一个国家,虽然有保险或计划支付现金。”默里博士解释说,“这时候,我便处于一个困难的道德处境。我不能在医院登记这些妇女成为我的病人,因为医院不会接受非OHIP(安大略省健康保险计划)病人,所以我不得不告诉她们,‘你当没有听到我这番话,但如果你亲身出现在急诊室,他们就有义务照顾你。’”

  一些医生对于为外国人接生犹豫不决,因为如果出现问题,他或她可能因在另外一个国家认为的不法行为被起诉。向医生提供医疗法律案件协助的加拿大医疗保障协会(CMPA)表示,他们不能协助加拿大医生的外国案件。“你不能由于担心付款问题而对病人置之不理,” CMPA联合执行董事Doug Bell博士解释说:“但是如果没有紧急病情出现,你没有义务提供照顾。”

  政府调查:未发现违法行为

  2016年7月,为应对《温哥华太阳报》的报导所称,自2009年以来,非加拿大居民在当地生的孩子增加了3倍,加拿大卫生部对卑诗省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当地有26家月子中心为非居民母婴提供相关服务。

  虽然安省还没有这样的数据公布,但多伦多新宁(Sunnybrook)医院的报告称,2015年,外国来的产妇数量增加,来源地包括中国、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国。

  卑诗省的调查发现,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列治文医院出生的1,938名婴儿中,有295名是来自中国的旅游者生的。部分产妇属于非加拿大居民,她们自负医疗费用;部分产妇属于加拿大永久居民返回原住国居住,但没退出省医疗服务计划,并使用这计划生孩子。

  当时由Postmedia披露的政府文件显示,非居民生育在2014-15财政年度的成本是693,869.20加元。卫生部门追回了约50%欠款,医药护理及医疗服务计划的成本已由财厅追回。

  政府调查的结果,没发现有伪造或假冒的保健卡或卑诗省服务卡,也没找到任何需要请司法机构介入的证据。

  民众请愿 政府只说不做

  2016年6月,列治文居民斯塔查克(Kerry Starchuk)在加拿大国会发起请愿,要求国会修改《入籍法》中关于“凡是在加拿大出生的婴儿即可自动获得加拿大国籍”的规定。两周内就有超过500人签名,到10月份结束,签名支持的人数高达8,568人。

  斯塔查克发起这请愿的原因,是她发现她家的邻居大房子里住了很多中国来的孕妇,看到送餐的车子,接送孕妇的车子。她认为,生育旅游会花掉加拿大纳税人很多钱。

  据媒体报导,有列治文的家庭抱怨说,当她们去当地医院分娩时,被告知医院床位已经满员。

  不过,斯塔查克的请愿被提交加拿大国会后,联邦公民部长的回应是:取消在加拿大出生可获国籍,是一个“重大改变”。之后便没有下文。

  2014年联邦政府修改公民法期间,被媒体披露的政府内部文件显示,移民部官员建议,在加拿大境内出生即可获得国籍的政策,应只适用于在孩子出生时,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是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的情况。对于政策不适用的新生儿,如果他们会变成无国籍人士,才可以申请获得加拿大国籍。这个取消自动给“双非婴”国籍的建议,最后没获采纳。

  《移民汇编》主编、移民律师李克伦(Richard Kurland)告诉媒体,为防止“双非婴”而修改法律,自1993年以来已经提过3次,每次在国会委员会讨论时,都因缺乏事实支持而告终。

  他解释说,如果所有加拿大出生的孩子都需要提交父母身份证明才能获得护照的话,不用说披露隐私可能带来问题,要处理这么大量的申请材料,需要一个全新的官僚机构。

  被披露的政府文件显示,政府也承认,取消给“双非婴”国籍带来的成本增加,大于利益。

  1. 【无语】我是不是来了假的温哥华?空气污染指数竟然超过北京!

  

  版权声明: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