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华西职业技术学校:年 度 质 量 报 告

达州华西职业技术学校

2020年度)

 

1.学校情况······························(1)

1.1 学校概括·····························(1)

1.2 学生情况·····························(1)

1.3 教师队伍·····························(1)

1.4 设施设备·····························(2)

2.学生发展······························(2)

2.1 学生素质·····························(2)

2.2 在校体验·····························(2)

2.3 资助情况·····························(3)

2.4 就业质量·····························(3)

2.5 职业发展·····························(3)

3.质量保障措施·····························(4)

3.1 专业动态调整····························(4)

3.2 教育教学改革····························(4)

3.3 教师培养培训····························(5)

3.4 规范管理情况····························(5)

3.5 德育工作情况····························(6)

3.6 党建情况·····························(7)

4.校企合作······························(8)

4.1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8)

4.2 学生实习情况····························(9)

5.社会贡献······························(9)

5.1 技能人才培养····························(9)

5.2 社会服务·····························(10)

6.举办者履责·····························(11)

6.1 经费······························(11)

6.2 政策措施·····························(11)

7.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12)



1. 学校情况

1.1 学校概括

达州华西职业技术学校是2008年经达州市教育局批准成立、省教厅备案的一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具备法人资格,并按规定办理法人登记。学校章程,包括:名称、校址、办学宗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校产和财务管理、学校章程的修订等内容。

校园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指标2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20平方米。仪器设备与专业设置相匹配、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实习设施和仪器设备。工科类专业生均仪器设备价值3000元,其他专业生均仪器设备2800元。校园固定资产总价值600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386万元。
     1.2 学生情况

学校现有学生820人,较2018增加99人。其中,2018级学生249人,2019级学生3202020级251人2020年,开展社会职业培训人1400次,较2019年增长248人。

1.3 教师队伍

2020年,学校专任教师36 人。其中公共基础课教师12人,生师比为16.64:1。“双师型”教师 14 人,占专任教师的38%。专任教师全部具备相应学历,具有本科学历或学位28人,占专任教师的77%;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为 11人,占专任教师的30%;专业带头人8人。

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及社会能工巧匠8人作为校外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22%。聘请新毕业大学生9人来校任教,并完善了外聘教师聘任、考核机制。

1.4 设施设备

学校建成了机械加工学前教育信息技术化工安全生产培训等4个实训基地。校内各类实训室达到34个,实训设备490台(套),工位210个,生均设备价值7200元,设备总值386万元。

图书馆共有纸质图书1.5万册,生均28册;其中专业图书1万册,占图书总数的66%;报刊14种,其中专业期刊8种,占报刊总数的57%。教师阅览室(资料室)座位25个,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学生阅览室座位120个,占在校生总数的16.6%。

2.学生发展

2.1 学生素质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学生技能水平逐年提高。学生思想进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文化课合格率95%。化工、学前教育、汽车制造与检修等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数的50%以上,顶岗实习严格按国家相关规定组织实施。“双证书”专业中,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6%。

2.2 在校体验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加速实训基地建设。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达85.35%,专业学习满意度达89.1%,实习实训满意度达94.2%,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达85.5%,校园安全满意度达95.2%,生活满意度达84.1%,使学校成为学生“愉悦学习、健康成长、人人成才,尽展其才”的青春大舞台。

2.3 资助情况

我校高度重视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以及贫困生助学工作。助学金的发放,严格按申请、评选、公示、审核程序进行。2020年,学校共计落实免学费配套资金123万元,国家助学金43.5万余元,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开支。

2.4 就业质量

学校注重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依据学生的专业特长,结合产业人才需求开拓就业渠道。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7.5%,专业对口率达90%,学生实习满意率达94%,毕业生工资月均2840元。2020年有107人通过对口高考等形式升入高等院校学习,继续专业深造。就业率与以往比较基本持平,就业质量有所提高。

2.5 职业发展

学校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工作,通过理论指导和专题训练,来推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学校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均得到了社会的好评,特别是得到了相关企业的信任。

3. 质量保障措施

3.1 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依托各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和合作单位,成立了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校企合作教学研讨会,定期开展市场调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学校现有8个教学专业,其中化学工艺专业为重点专业。我校在做大做强二产专业的同时,加强了三产专业的建设,以适应地方经济转型发展需要。

3.2 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注重对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动态调整。

一是更新教学内容,把生产上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补充到教材中,使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本年度有企业参与开发的专业课程数达到6门。

二是实习实训与生产相结合,使教学内容与岗位技术标准密切结合、有效对接,本年度实现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数有23门,完善各专业实训6个,新建实训室2个,对学前教育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4个实训室进行了改造提升。

重点推行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为工学一体、校企共育模式,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学前教育专业工学结合、能力递进模式,铁道运输管理、电子商务、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为虚实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模式等。开展项目教学的专业课程数达10门之多,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

3.3 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注重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分层次、分重点、分步骤地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培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管理思路,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2020年,组织14人次参加省应急管理局、市教科所、教育局等培训,送学校曾彬同志到四川科技职业学院、汽修专业教师谢杰到四川职业学院进行为期半年的能力提升煅炼。聘请行业专家到校讲座5人次。强化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累计到企业实践768天

3.4 规范管理情况

3.4.1教学管理规范运行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各种教育教学机制健全,项目、人员、经费落实到位。建立了学校、教务处、专业带头人三级教研体系,学校负责职教政策理论研究;教务处定期组织观摩教学、说课、优质课评比等各项活动;专业带头人具体实施,并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互听互评等活动,针对教学中具体问题进行研讨。

3.4.2严格财务管理制度

按照规范化办学的要求,学校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收入和支出。建立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对国家、省、市各级投资项目成立专项小组,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管理。严格核查学生资助情况,严格各种招投标程序,在学生资助及校企合作上坚决保证程序透明,不搞暗箱操作。

3.4.3 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将原有各项制度重新修订增补, 着重制定了《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达州华西职业技术学校管理制度汇编》等,完善了《教师绩考核方案》、《学生成绩评定办法》、《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实施方案》等教师选拔培养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建立了外聘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加大外聘教师管理力度。

3.5 德育工作情况

3.5.1构建德育主题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突出八大主题,推进十大育人措施。用文化引领人,用榜样感染人,用活动激励人,德育活动蓬勃开展,学生文明素养显著提升,学生“愉悦学习、健康成长、人人成才、尽展其才”,学校真正成为了学生人生出彩的乐园。

3.5.2完善完全制度。重新修定了达州华西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管理制度汇编巩固了全年午休制度、周周日返校制度。与辖区派出所合作成立了警民工建学校成立了护校队。定期召开校园安全工作会议,组织校园安全第一课,法制安全教育讲座;组织教学楼、宿舍楼防火灾、防地震疏散演练,组织灭火器使用培训,让学生掌握安全常识及逃生自救知识。本学年,学校无重大违法违纪和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3.5.3加强德育教师培训。为提升德育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学校大力加强队伍建设:组织校内班主任培训、交流会;组织参加省市班主任培训;组织德育教师队伍到先进学校参观学习;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课评选活动等。

3.5.4开展文体活动。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及志愿服务活动。疫情防控知识竞赛;20级新生的德育考试活动;感恩祖国,助我成长”感恩系列活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12.9歌咏比赛;爱国主义教育;参观科技观、博物馆等德育基地社会实践活动活动

3.6 党建情况

3.6.1增强党员纪律意识。召开全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五次会议精神,全面部署2020年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党支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办人民满意教育”、“学习强国”、“做合格人民教师、做合格党员”系列活动,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党员干部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真正做一名合格党员。

3.6.2切实履行“两个责任”。党支部根据上级“两个责任”工作的部署,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行了分解,制定了领导班子《责任清单》和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责任清单》。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3.6.3强化作风建设。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等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周永开同志系列事迹,继续深化党对教育的绝对领导,重温观看燃尽生命写忠诚生命的重量专题教育片,开展专题党课,切实推进学校的作风建设。

4. 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合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小组和工作小组构成的校企合作“三级”管理机构,签订校企合作的企业新增1家,达到24家;签订校企合作的专业数达到6个。与行业企业共建职工培训中心4个、鉴定中心1个、生产性实训中心1个。

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在校外与企业、行业协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9,满足了参观、阶段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训教学的需求。学校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销对路人才,天和汽修品信汽车机关幼儿园睿思幼教中国联通玖源大化等多家本地及优秀企业成为我校的校外实训或就业基地。

4.2 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设立了实(习)训处,管理协调全校实训教学,同时,成立了实(习)训领导小组,专业组共同保障实训教学开展,按照各专业教学方案,校内实训教学开出率为100%。建成了机械加工学前教育信息技术化工安全生产、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培训等5个实训基地实训基地。2020年共有160余名学生和家长与学校、企业签定《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协议书涵盖了学生的实习岗位、安全管理、劳动保护、劳动报酬、责任保险及录用条件等内容,明确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责任和义务。

5. 社会贡献

5.1 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面向人人、服务发展”的办学特色,强化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进的办学思路,积极抓项目、强内涵、创品牌。

在原来与6家行业部门共建了13个培训基地基础上,新增与达州天和汽修、禾林汽修2个培训基地,2020年培训人数累计1400人,职业培训到账收入55万元。其中,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培训8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345、下岗职工培训235人;真正构建起立足达州、辐射周边、广覆盖、多层次、多类型的多元职业培训体系。

5.2 社会服务

学校的礼仪服务队、学校团委、学生会等社团组织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共计8000余小时,开展了社会服务、看望孤寡老人、文明劝导、道路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展示了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为“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志,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我校积极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和义务,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统一安排,由市商务局牵头,我校汇同市物流办、市招考办、达商集团,于2015年开始对宣汉县观山乡双扁村进行对口定点帮扶。

一年来,学校扶贫工作组带着慰问品到村开展扶贫节日慰问活动共7次,为贫困户送去米、面、油、被子、毛毯等折合现金共1.6万余元,帮助贫困户在生活上顺利度过暖心的节日,并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提升群众知晓率。为做好“三夏”“三秋”生产帮扶工作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书记彭侠同志带领校班子成员及全体帮扶队员到双扁村多次走访慰问,共发放慰问金1万余元,并对他们当前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详细询问。根据帮扶一定三不变,对象不脱贫、结亲不脱钩、帮扶不走人的原则,确保了“真扶贫”,做实精准扶贫帮扶工程。

其次,我校积极发挥教育扶贫作用,对所帮扶贫困户子女就读我校实行全免费,最大限度地为贫困户减轻家庭负担。学校结对帮扶人员积极到村走访慰问贫困户,及时了解情况,解决困难。

截止目前,我校所参与帮扶的双扁村已整村脱贫,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全部脱贫。

6. 举办者履责

6.1 经费

市政府严格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设立职成教专项经费,确保学校办学经费的足额落实。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每年按学生人数以生均500元的标准拨付办公经费41万元,落实免学费政策,安排专项资金166.5万元。

6.2 政策措施

政府能依据学校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实际需求核定教师编制,满足教师需求。政府部门建立了招录教师、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不断优化教师配备。特别是不断扩大学校用人自主权,允许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聘用兼职教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6人,另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社会能工巧匠及新毕业大学生等14人到校任教,建设了一支校企跨界、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财政按编制人员标准拨付经费,解决了教师数量结构相对不合理及技能岗位教师缺乏的实际问题。

7. 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目前我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我校师资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问题。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不足。兼职师队伍缺乏稳定性,流动频繁。结构性缺编,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能完全契合,与地方经济联系紧密的特色专业发展不足,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示范、特色品牌专业数量偏少。

3.学校办学条件与行业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

针对问题,下一步的改进措施是: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外聘教师队伍,提高外聘教师的比例;同时,进一步加强现有专业教师培训,保障专业课教师的质量和数量。

2、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加强骨干示范专业建设,做大做强特色品牌专业。

3、强大办学投入,积极建设新校区,力争新校区一期工程于2021年9月投入使用。


文章分类: 学校动态
分享到: